暨南大学考研,暨南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我国国民健康重大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均提出大力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生物药物。单克隆抗体具有靶向性强、疗效好和毒副作用低的特点,是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重磅生物药物,契合国家战略需求。自1986年首个单抗药物上市以来,至今全球已有100多种抗体药物获批上市,生物医药也正式进入“百抗时代”。在抗体药物开发过程中,复杂生物体系中抗体药物的精准识别与分离是其下游生产纯化、质量属性表征、体内药物监测和生物转化分析等的先决条件,对于突破当前生物制药瓶颈和实现抗体药物全生命周期分析至关重要。

暨南大学药学院江正瑾/王启钦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抗体药物全生命周期精准分析平台研究,提出“表位模拟肽-抗体药”靶向识别理念,并针对性发展微纳流色谱分离新技术,整合纳升液质、生物传感等开发多元分析新系统,重点攻克抗体药物在生产纯化、临床PK/PD研究等方面存在的技术壁垒,并与生物制药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转化。本论文以团队之前的工作为基础,从抗体药物生物分离的两个重要单元——亲和配体和分离介质载体出发,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抗体药物的新兴生物亲和分离方法。论文详细阐述了用于抗体识别的亲和配体,包括模拟重组蛋白A的结构域/支架型配体、仿生亲和肽、适配体和基于抗体糖基化识别域的小分子配体等;并着重介绍了包含多孔有机聚合物、膜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等材料在内的分离介质载体的发展,最后对相关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图片来源: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相关成果以“Emerging affinity ligands and support materials for the enrichm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为题在线发表在《分析化学趋势》(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IF: 14.908)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暨南大学药物分析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雷雨田江正瑾教授、王启钦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暨南大学考研(暨南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