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战考研均未上岸”:既要追问2点,又要反对网暴

“8战考研均未上岸!”最近一位女生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引发网友热议。

该女生在网帖中说,2016年至2023年,从应届生毕业到30岁,8次考研失败,感叹“好像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决心正视”,告别自己“颗粒无收的青春”。

网帖下面,一下子跟了上万条留言评论,有对当事人表示钦佩、肯定的,钦佩其8年的执着坚持,肯定其及时回头止损;也有不少质疑,认为这是当事人“自我感动”,8次考研失败反映其“智力问题”“态度问题”。对此,当事人在短视频中回应:“其实差不多已收拾好心情了,结果评论又给我整emo(抑郁、伤心)了……”

(一)

首先,泺源君对当事人敢于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给予肯定。

无论受多大挫折,能说出来、写下来,说明作过激烈思想斗争,已经与自己和解。

在她晒出的图片里,为考研所做的密密麻麻的笔记,铺满了整个地板,字迹工整,用心程度可见一斑。虽然分享的文案略显情绪低沉,但也不难看出其释然后准备重新出发的积极一面。

生活的路很长,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此路不通、及时止损,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即使考研没有成功,也不等同于人生的失败。

能够坚持八年,说明为心中的梦想、儿时的理想努力过、拼搏过了。每个奋斗的青春,都应给予鼓励,这远比得过且过的躺平、毫无原则的佛系要值得肯定。

只要积极向上,选择走什么路无所谓对错,以事后的眼光来质疑当初的决定是不公正的。没有人天生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应该做什么。

在常人眼中,“8战考研均未上岸”无疑是一大失败;但倘若当事人痛下决心,第九次考研成功,之后潜心学术成为大家,或者说汲取教训,及时转行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回头来看这段考研经历恐怕就成了一段佳话、一桩美谈了。

有道是,困难挫折是弱者的绊脚石,是强者的垫脚石,更是拼搏奋斗者的磨刀石。这也是前几年,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走红全国感动无数人的原因所在:主人公二十二年求学路,艰辛备尝,最终如愿摘得博士学位,得到大家由衷的赞赏与祝福。假使他行百里半九十,中途放弃,恐怕又是很多人眼中的失败分子了。

一句话,凡是不能打败我们的,终会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二)

回到8次考研失败的女当事人本身,泺源君认为,需要追问、反思的有两点。

一是女当事人的经济生活状况,是否具备支撑8次考研的条件。

执着与执拗,有时就在一面之间。一个人大学毕业,就该自立了,该承担起成年人该承担的责任。若家境状况允许尚可,如果家境一般,为考研不找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而拖累整个家庭,泺源君是不赞成的。不能为了个人理想,为了一己之私,让整个家庭买单。

好在,当事人澄清,自己有工作,除了最开始两年没有完全脱产,收入够生活学习。父母也都支持,认为追求进步是好事,也没有唯结果论地要求她一定要考上,“一直是我自己读书愿望比较强烈,可惜让他们失望了”。

二是连续8年考研失败,这8年中,当事人到底下了多少工夫?尽全力了没有?

网友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比如英语基础差,连学8年无多大长进,仍没有考及格,不太应该。毕竟,人生有几个8年,付出的都是沉没成本。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切实加以解决,而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

目标既定,就要全力以赴,要专注,要彻底,尽全力了,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可问心无愧。就怕三分钟热度,浮于表面,虚度光阴。这也是泺源君期待当事人反思、汲取的,求学也好,工作也罢,道理是一样的。

(三)

网络是公共舆论场,鱼龙混杂,一篇信息发出,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评论、质疑,其中不乏尖锐、刻薄者,甚至恶意侮辱、诋毁者。

对心理阴暗的网络喷子、不负责任的“键盘侠”,泺源君给予最严厉的谴责。

对当事人,泺源君期待能正确看待网络声音,无论外界评价如何,关键是做好自己。面对网友的批评与质疑,这位8次考研失败女生的回复就很坦然且不失幽默:“后悔发晚了,要是早点发,大家这么鞭策我,什么硕士研究生,根本就博士了!”

治理网络暴力需要多方合力。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传来了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建议:惩治网暴要查清是否有个别网民或者网络策划公司有目的而为之;网络平台应防患于未然,及时识别、处理,掐灭网络暴力的“火苗”;建议完善对被网暴者的实时保护机制;完善对网络平台不作为的问责机制。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光明日报微信、小红书等)